堅持不放棄的九局下半
在日前世界棒球經典賽中,驚豔國際的「台式應援」成為賽場中一大看點,一群熱情激昂的球迷,當球員衝回本壘得分時歡聲雷動,屈居劣勢時不忘提振士氣,即使是九局下半比分懸殊,仍不放棄齊聲鼓舞,上下一心為球員加油、吶喊聲不絕於耳,這樣的「台式應援」,讓人心頭一熱,也讓旅美球員因感受到家鄉應援的溫暖而傾訴在異鄉拼搏的孤單之感。
無論是球員還是球迷,在賽事中是彼此支撐的力量,也因此當「台式應援」激勵球員發揮絕佳表現,比賽自然精彩可期,而應援的球迷在球員賽後敬禮致意時,仍不斷以掌聲鼓勵球員,直到人潮散去,餘韻未消;這只是一場比賽,但讓人很難忘記這份感動,那麼,漫漫人生,會不會期待我們也是如此被應援著,即使是九局下半,也不離不棄。
期待著好的關係品質
我們的生命中有這樣的應援嗎?應援就像是在社會支持系統中,藉由人際互動的過程,透過身邊重要他人提供不同形式的協助,滿足身心需求。也就是在我們的經驗裡,有著相對好的關係品質,足夠被尊重、被理解,被好好照顧,在遭逢低谷時不被批評、論斷,或冷落拋棄。
在諮商時,常聽到當事人說著「小時候想要爸媽來參加學校的運動會,可是我等了很久,比賽都跑完了,還是沒等到他們,回到家他們告訴我,他們工作忙沒空…」、「 哪怕一次也好,我希望得到他們發自內心的肯定」、「 他們告訴我,我的憂鬱是在逃避我的責任,我的憂鬱其實不是憂鬱…我必須靠自己站起來,否則他們也幫不了我…」,似乎我們生命歷程中,總是不斷期待好的關係,在襁褓時期那樣全然地被呵護、被關注,延續到生命歷程的不同階段,我們都渴望存在於好的關係品質中。
在孩童時期,我們會因父母關注其他手足而感到嫉妒,因此出現手足競爭,也會因為覺得委屈不公平而嚎啕大哭,更會因為想得到父母或師長的讚許,積極表現優秀、守規矩的自己,從大人口中說出一句:你真乖!你做的真棒!那份甜蜜,是孩童時期最渴望的餵養;漸漸地我們開始發展自我,會因為想表現長大了的自己,在青少年情緒風暴期中,與父母對抗表現自立,在同一個屋簷下,兩敗俱傷的各自難受,彷彿彼此那一扇門,蓋上了封印…。
人生各個階段,我們都在關係中感受著期待與變化,如同當事人說著希望得到家人發自內心的肯定,期待家人理解憂鬱的自己,但有時這些期待總是落空,於是強化了在關係中熟悉的負向經驗,讓人困頓,茫茫不知所以…。
關係游動的可能
在依賴關係中,可能會令人面臨關係困境,進而發展不同心理機制應對,因著心裡感受威脅的遠近而出現的身心反應,讓當事人尋求心理師的協助,在諮商過程中自我探索,發展向好的關係游動的可能,在諮商歷程中,逐漸看到當事人主動選擇想建立的關係,期待維持關係的方式與結束關係的過程,形成獨特之性格,成就個別差異化的生活方式,形成對正向關係穩定的期待,這樣的關係游動,讓當事人累積自我調整的生命經驗,在煙霧彌漫的困境中,再度期待有光。
尋求生命中好的關係品質,我為你應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