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心累」的聲音,你有過嗎?
「我很擔心我在工作的時候說錯話、做錯事,會讓同事覺得我是負擔,會被他們討厭...」
「好像主管跟某些人比較好,他們有自己的小圈圈,我不知道怎麼加入他們…看到他們聚會玩得很開心,我就覺得自己好邊緣...」
「每次在會議中,輪到我發言時我會非常緊張,害怕被提問,擔心別人覺得我不夠好,我好想克服這個壓力,可是不知道怎麼做...」
壓力不只來自工作本身,更來自人際關係
聽人談起工作的疲憊,比起職務內容,更多人覺得累的是“心”。職場中的人際壓力,輕則讓人小心翼翼地發言,重則讓人有口難言、如履薄冰。
維持專業表現、溝通協作、人際應對……這些日常任務有時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漸漸地出現肩頸僵硬、頭痛、失眠、胃痛等症狀。雖然就醫能暫時緩解,但不久後又反覆出現,也許,這是身體在提醒:心理壓力超載了。
擔心犯錯、難以融入,成為壓力來源
擔心說錯話、做錯事讓人覺得自己是負擔,因此一再檢查文件、焦慮表現,卻無法安心;有時發現同事之間的小圈圈,感受到自己被排除在外,害怕成為「辦公室邊緣人」,擔心努力不被看見,也會影響到升遷機會。
這些情緒並非你太敏感,而是內心有在意的事情需要被談論。當身體與情緒都感覺疲憊不堪,是時候面對壓力、理解自己了。
職場壓力調適的三個方向
🌱 1. 覺察自己的特質
多數人都對自己的個性有基本了解,例如內向或外向、理性或感性。特質會隨著生命階段有所轉變,但基本上仍可自我描述。
有位來談者曾說:「我做線上測驗發現自己是內向型,那我要怎麼建立好人際關係?」
我問他:「你的經驗中,是不是在團體中有孤單感?你是不是覺得內向是一種負面的標籤?」
透過諮商,他發現他不是不喜歡內向的自己,而是內心渴望被看見。他不喜歡的是努力沒被重視、覺得自己白費心力的感受。
因此,覺察自己的特質,不僅能幫助了解自己的喜好與需求,也有助於找到合適的人際距離。
🤝 2. 接受自己的限制,保持彈性互動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適合團體互動也可能喜歡獨處。學會尊重自己的節奏,在需要的時候選擇參與或退一步照顧自己。
「共好」的關係建立在雙方都尊重彼此的基礎上,願意平衡自己與他人的需求,才能建立穩定且滿足的人際連結。
🌬️ 3. 找到焦慮時的應對方式
工作進度不順時,不妨離開座位、換個空間、深呼吸,讓大腦放鬆一下。
當溝通出現摩擦,試著放慢語速,保持對話空間與尊重;無法當下解決的問題,可以先冷靜思考、或尋求協助。
如果你焦慮自己的表現,先盤點已完成的部分,為口頭報告做些練習準備,提醒自己:「我已盡力準備,這是目前的最佳狀態。」即使不完美,每一次都是累積經驗的機會。
結語:給自己一些空間,也許你不孤單
我們花了將近 1/3 甚至 1/2 的時間在工作,誰不期待有個友善的工作環境呢?
當職場壓力來襲,請給自己一點時間與空間。如果你已經因壓力而情緒低落、影響身體與生活品質,請考慮尋求心理師的協助。
因為你不孤單,你正在為自己的生命找出路。
如果你正在經歷難以言說的心累,
請相信,願意尋求協助就是一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