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慣,真的沒事嗎?
我習慣了!這句話在實務工作中常會聽見,可能是在談工作上的事情,
如:東西又被老闆退件、臨時又被指派任務、同事又出包要臨時加班留下來幫忙救火;
也可能是在探索親密關係的過程中,另一半總是聽不懂我要的是什麼,每次都僵持不下而感到挫折,又或者是在家庭關係中一直處理不了和父母之間的糾結。
這些生活中的煩惱和無奈,是不是也曾經出現在我們的身邊呢?
🌊 心理水庫理論:你真的過去了嗎?
許多事物一層層累積,讓我們倍感壓力,有時候忙一點,覺得事情也就這樣過去了,
不過真的是這樣嗎?我們的心裡真的過去了、真的習慣了嗎?
「我習慣了」代表的其實是一種催眠、一種自我麻痺,可以想像我們的心裡有座水庫,其中的水就是我們的情緒,
每當發生一些牽動我們感覺事情,水位就上升一些,而麻痺就像是關掉了監控水位的雷達,讓我們可以遠離感覺,假裝沒事的繼續生活。
🚨 麻痺的代價:水庫潰堤的那天
我們可能會逐漸發現,自己沒有心思能去接受新訊息,容易鑽牛角尖、靜不下來、睡眠不佳,最後疲憊不堪,直到有一天水庫再也裝不了水潰堤,出現激烈的反應,
其實不是我們敏感,也不是小題大做,而是一切的壓力早就在慢慢的累積,總有一天要面對。
因此「習慣就好」聽起來好像堅強又可靠,但若我們仔細回想,會發現其實在過程中忽略許多快要滿水位的徵兆。
🛠️ 學會適應:心理師分享的三個關鍵
一、請勇敢的打開我們的水位監控雷達:這些身心的徵兆是跟我們站在一起的,它正在提醒我們一些重要的警訊,例如腦袋轉不動、肌肉緊繃、睡不好等等,這些時候要及時幫助自己洩洪,像是靜坐、運動或是情緒支持。
二、請留意哪些事情會讓我們水庫的水位增加:如適度拒絕、分配待辦事項、及早付出行動等,都是避免過度堆積壓力的方式。
三、改變對事情的看法:將注意力轉向正面意義,不把生產力當成全部,允許自己休息,適度休息是一種前進。
🌱 關心自己,是最溫柔的療癒
當我們逐漸熟悉這些流程,會發現原來過去害怕的事物最後也獲得解答,身體會誠實地回應我們做出的改變。
我們不可能控制一切,但也不會一切都無法控制。下次當自己正在習慣某件事前,好好問問自己:我感覺到什麼?我的身體是放鬆的還是疲累煩悶?
如果感覺到的都是後者,請先謝謝自己的身體告訴你這個重要的訊息,試著開始好好放鬆,接著再好好關心自己。
其實自我療癒、修復心靈才有機會去擁有更健康的生活與關係。
。
也許你也對生活感到麻痺、對壓力感到無力
試著從「習慣」走向「照顧自己」,心理師在這裡